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究竟能抵抗多大的打击能力?
究竟能够抗多大的打击能力?如果按吹嘘所说,可以抗任何人类击打,如果按实际效果,呆若傻逼的站桩方式抗击打不如一个普通泰拳拳师。
为什么大家又喜欢讨论这类问题?是拜托伪科学泛滥成灾的时代假和尚一龙所赐。他经常上演这样的功夫,然后被外国拳师打成傻逼一样,大家围观他不是惊叹他的护体神功而更多的是看他被猴子般的杂耍。这次被KO,一龙多条话题上了头条,难免扯到他的成名绝技金钟罩铁布衫。
金钟罩铁布衫又称十三太保横练,据说不但可以承受拳打脚踢而丝毫无损,甚至普通的刀剑也伤不了他们,更甚者可达到罡气护体的程度,从而获得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闭气不绝、不食不饥等常人难以想象的效果,然而话说回来,传说毕竟就是传说,现实中金刚不败,罡气护身已经成了一个梗,所谓的懂这种横练功夫的少林俗家弟子一龙在裁判的关照之下屡屡被打成筛子就是一个好的见证。
说来说去,金钟罩铁布衫就是一个抗击打能力,在拳击与泰拳的训练中都有,比如泰拳拳手会从小时候开始培养这种能力,甚至有些训练方法相当残酷,例如受训者将两手高举,教练会用旋踢踢受训者的两胁;或者用拳冲打,脚踢树干,让两肋似板,腿如硬铁。而拳击选手也会开始使用硬纸棒、到木棒、最后到金属棒捶打两肋,达到抗击打效果。而所谓的罡气护体、命门之类只能当成一种笑资,不要当真。
最后奉劝各位武迷,痴迷武术可以,千万不要反人类反科学,据统计泰国拳师平均寿命在50多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一定是精华,闭门造车远离科学,势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糟粕。铁砂掌再厉害敌不过榔头,铁布衫金钟罩在重拳之下免不了还是如同弱鸡般倒地,输掉了尊严也丢掉了内裤,就算你金刚不败难道你还想逆天不怕我手中的菜刀不成?
中国武术除了臆想中的飞檐走壁、刀枪不入,早已经没有了底线,醒醒吧。
《水浒传》小说里,武松到底是少林寺弟子还是周侗的徒弟?有依据吗?
我本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本人浅见粗言,以博众位看官一笑。在这儿说这这个观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本人有一位老朋友,他曾经是河北省的一位武协副主席,他的师傅是咱国家已故国家武协主席李鼎铭,他过去后葬在了八宝山。他们说我们国家清代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武功就是自创的。本人认为,武松出身平寒,他没有机会拜明师学艺。我觉得他的武艺应该是自创的,可能后来在江湖的闯荡中,他可能又跟交的朋友们学了一招半式的。大家可以看【水浒传】中的武松,自幼父母早丧,哥俩相依为命,他靠着兄长武大郎卖炊饼维持俩人的生活,武二郎自幼喜欢争强斗狠,拳脚枪棒,他本人爱打抱不平,年纪轻轻就因打伤别人逃跑了,哥哥替他在家里遭了罪。又让人揍、又蹲拘留、又赔人钱。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教诲,鄙人在此多谢了
从水浒书中得知,武松林冲卢俊义史文恭都是武术家周侗之徒,没有上过少林寺,但又没有历史记载。而同侗又从师于武林宗师金台(金台三打少林寺介绍)。当然有一些编外小说也有武松上少林寺学功的故事,只没有系统介绍。只有让历史学家去探讨、考证。
水浒传提到的师承关系,除了个别108将内部互为师徒,基本上只有王进是史进师父这一个个案,再就是柴进庄上的洪教头,征田虎一段琼英梦中得张清授艺一些非正式例子。
而武松的本领,完全没有记载从何而来。由于民间故事里讲武松的很多,于是有了各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武松是鲁智深的徒弟。
二,武松在少林寺学过武艺。
三,武松的双刀是跟周侗学的。
后两个不值一驳。因为少林寺成为武林圣地,周侗教了水浒几位好汉武功,都是很晚起的说法,原文根本没提少林寺和周侗。
武松出自少林,除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大概主要是因为他的行者(未正式剃度的佛门弟子)身份。
周侗说则是来自于周侗是林冲,卢俊义都是周侗的徒弟的影响。林,卢都是使枪,所以清朝的说岳全传就说他们俩是岳飞老师周侗早年的弟子,其实就是蹭水浒的WiFi。结果周侗意外走红,一些其他人物在故事增编时又反过来蹭周侗,这里既有同样使枪的史文恭,又有武松,还有新版水浒连续剧的鲁智深。
至于武松和鲁智深,只要仔细看,不难发现也是个原文相反。原文武松经常和鲁智深搭档,一向称呼他师兄,这就是同为佛门弟子的一种泛称,自然不可能是师徒。
在《水浒传》的原著中,从来没有说过武松投师学艺的详细情况,没有叙述过武松的师承来历。更只字未提周侗这个人。但从武松斗蒋门神时的“玉环步、鸳鸯脚”来看,武松并非像李逵一样猛打憨拼,也是有招式套路的。要知道蒋门神也曾经在泰岳擂台上争跤,是格斗冠军的。和擎天柱之类有一拼,而李逵摔跤本领极差,不但不及燕青,连没面目焦挺都把他摔得七葷八素。要是真和武松PK,李逵甚至还不如蒋门神能抵挡一气。武松这些招式是专门拜师学来,还是经人指点练就,或者是实战中总结的呢?《水浒传》中没有详细说明,我们也不得而知。至于师承少林云云,水浒中也根本没提过。
那武松师承周侗一说,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周侗这个名字,最早是和岳飞联系在一起的。宋史·岳飞列传有“(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这样一段话,也就是说岳飞学射箭的本领,是从师于周同的,注意是周同,不是周侗。
于是,这一素材被清代人,即说岳全传的钱彩写进了这部小说中。周同也被改名为周侗,刻画成一代武学宗师级的人物,其间夸张成份很多,周侗的形象也越发神秘。后来,又有人写了一本《铁臂金刀周侗传》,以及长篇评书《水泊梁山》之类,把林冲、卢俊义甚至反面角色史文恭等都说成是周侗的弟子,反正这些人时代相近,也都使长枪。后来又捎带上说武松也经过周侗的悉心指点,于是周侗这个门派的弟子,就声势浩大起来。
但这些一说,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等都成了师兄弟,但《水浒传》中,根本没提过这层关系,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说,这些都是后人演义和附会,作为真实历历史人物的周侗,也只是岳飞的师父罢了。PS: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都是文学人物,历史上未必实有其人。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取材于宋江起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艺术加工,最终形成了一部旷世名作,而宋江起义究竟有没有被朝廷招安,目前在历史学中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文献记载,因此今天我们就以单纯讨论小说的视觉,来看看武松的师承情况。
梁山好汉好枪棒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大都喜好枪棒,比如宋江、卢俊义、晁盖、史进等人,而在《水浒传》的描述中,学习枪棒的途径有三个,一是拜名师,二是请家教,三是自己练。
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水浒传》中关于武功的描述非常少,其实这就是纪实文学和武侠小说的区别。
不管是与人争斗或者战场作战,首要目的是如何用最快速的手段击败或者击杀对手,而武侠小说中,对各种招式描绘的出神入化,其实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定理,所以最有效的作战招式就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直冲直打,大开大合。
而武松醉打西门庆、大闹鸳鸯楼、武松大战飞云浦、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都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速战速决,特别是在飞云浦,面对四人的夹击,手脚并用,迅速击杀了对手,可见武松也是个练家子。
《水浒传》武功高手形象描述
这也是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形容卢俊义的武功高强,作者安排他一人单挑辽国四王子,击杀了其中一人,最后又遇到一支1000多人的辽军,又被卢俊义一人冲杀无数,没有什么多余的花样,就是格开刺向自己身体的武器,快速刺杀对手。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力降十会”。
同时,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头戏,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打斗设计中,武松展现出了灵活矫健的身法,同时也直接描述了武松武功高强的原因,就是力气大,不仅仅能把老虎按在地上,还能三拳就打死老虎。
同样的,在《水浒传》中,有很多高手出身很一般,比如武松出身农家,这个通过武大郎就可以看的出来,再比如石秀是做生意、砍柴出身,同时田虎手下的高手卞祥就是农民出身,方腊手下的高手王寅,是石匠出身。
武松的师承分析
武松是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人氏,自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扶养长大,所以说,按照武松的家庭条件,他是不会请武师做家教的。
武松第一次出场,是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里面讲的非常清楚,武松早年间和乡里人争斗,下手颇重,把人打晕了,武松以为出了人名官司,就跑路了,来到柴进庄上躲避。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一位非常非常爱惜人才的大人物,他对武松啊感觉就是: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武松是一个人高马大,筋骨强健的猛男。再参考武松遭遇一系列事情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武松的江湖经验非常丰富。
为什么小哥要讲武松是河北人呢?因为在《水浒传》中,大部分高手来自河北,所以说河北可谓是一个比较尚武的地方,在《水浒传》中,同样是河北人的武松并没有什么师兄弟,因此可以猜测,武松大概率没有拜过名师。
武松的本领来源,小哥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本身身体素质强悍。
第二,他平常自己也练习武功,如同晁盖,年龄不小了还不结婚,每天只是熬打筋骨。
第三,在尚武的河北地境,武松也有机会见到一些武功高手(武师),可能也会偷学一些武功招式。
第四,武松在和别人的争斗中,积累了很多作战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武松而言如虎添翼,成就了一代高手武松。
小哥点评
通过小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武松的武功大概率是属于野路子+偷学,其中偷学的途径,有观察别的武术名家教导富家子弟武功,有观察摔跤手(任原一流)的公开表演,同时也在和别人的争斗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总之,武松的武功可以说是自学成才,按照《水浒传》描述,武松的武功大概率没有师傅。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